中國生態景觀十佳案例新的傳媒形式,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代言人,如何在新的形式下,展現自己的作品,第一景觀此啟動“ELA生態景觀獎”,利用全媒體、多渠道推動行業的發展。
第一景觀網聯合、《景觀實錄》雜志共同評選出對社會環境做出杰出貢獻的“ELA生態景觀獎”十佳案例九游會J9,以城市的生態性為理念,提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長沙巴溪洲是湘江中的眾多洲島之一。原先場地遍布著白楊樹和廢棄的建筑結構。項目南北長約3500米,東西平均寬約300米,岸線公頃。在最近幾十年中,出于防洪考慮,過去大量的洲島項目都以堤圍環繞島嶼九游會J9,使人們失去了親水的體驗,同時也阻斷了島嶼與河流的生態聯系。由于島嶼的自然邊緣被混凝土消磨,河流和沙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其中包括生物多樣性的減少。當地政府規劃一處總長約2英里(約3.22km)的侵蝕沙洲——巴溪洲作為長沙市的新中央公園。
SWA的設計目標是恢復和重塑島嶼生態,并向市民展示河流四季變化的自然之美。對生態設計原則的遵循和對文化內涵的挖掘貫穿整個項目設計。通過地形的營造,項目再現河流塑造島嶼自然植物的多形態的過程。項目采用大量本地鄉土耐水性植物,建立濱河生物棲息地,并保證樣性和抗災性。一系列富于本地特色的散步道、花園、廣場、池塘貫穿洲島,為長沙增添了一處自然特色濃郁的現代市民公園。
浙江寧波甬江沿線的大型整治項目將原本無人問津的土地變成現代化的濱水公園,同時融合雨水管理和社區項目等功能。
地塊位于一座防洪堤壩后面。由于與堤壩存在高差,以及部分地區大面積的沙壩地帶(蘆葦濕地)遮擋住了河景,所以地塊既不與河道相通,也無法欣賞濱江景色??紤]到項目地塊豐富的資源,景觀建設師受命制定一座83公頃公園的總體規劃框架。一支多學科團隊參與到總體規劃的制定,建立起一系列的開放空間“平臺”。這些平臺能夠推動社會交流、提供教育和文化探索機遇,并且強化新區和濱水地區的生態系統。
“平臺公園”的概念旨在豐富堤壩內容、提升景觀以及方便人們走近濱江地區。平臺通道穿過堤壩,與平臺相接,和廣場連為一體,并且在西端凸起以俯視甬江風光。該公園改變了人們親近濱河地區的方式,為娛樂和社交活動提供了安全渠道。
游客從小區正門對面進入公園,映入眼簾是首先是一個廣場以及豐富多彩的中央草地,提供了市民急需的休閑空間。項目選擇的當地植物包括大量的多年生植物和草類,確保全年四季都有景色,以適應干濕的氣候條件。秋冬季節,即使草地花卉凋零,但地被植物、灌木和草地也能夠確保景色美觀。
景觀建筑奠定了公園的整體方向、城市設計和可持續性目標,致力于打造景觀、社區和高適應性,從而滿足不斷變化的城市化和氣候變化需求,推動可持續和高韌性社區的建設發展。
上海嘉定在新開發區中心創造開放式公共中央公園,希望恢復自然系統。該線形公園是這座迅速發展的衛星城中最大的開放城市空間,將作為該地區發展的中心。結合詩意般的形態、文化表現、公共功能以及生態恢復,公園創造了多方位的體驗。
Sasaki公園設計概念建立在對中國傳統繪畫、書法和舞蹈現代詮釋的基礎上。公園強調嘉定豐富的文化遺產,與公園環境相整合。自然景觀元素如浮云和流,傳達了一種活動性,并影響著人們與景觀的互動方式。公園內部的空間結構采用了形式和目的的二分對立:開放和私密;宏大與親密;直線與曲線;升高與下凹??臻g通過兩條蜿蜒的走廊連接起來,每條都為穿梭活動于公園之中的人們提供了不斷變化的體驗。小型的步道系統與毗鄰社區和公園外的主要景觀相連,讓周圍的社區也能參與其中。
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北京市延慶縣西部,北京市與河北省交界處,距北京市區約80公里,是北京地區最大的濕地,也是唯一的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設計師遵循生態保護為根本的設計原則,通過生態敏感度的分析,劃分不同級別的保護區,利用生態修復的手段,以灌木和草本、水生濕生植物種植為主,充分保護提升了自然濕地、動物棲息地的生態環境。
棲息地及濕地植被恢復工程位于保護區內,恢復的濕地面積為185公頃。其中人工輔助恢復板塊和自然撫育恢復板塊以灌木和草本為主;生物引導恢復板塊和棲息地恢復板塊以水生濕生植物種植為主。設計師通過各項生態修復措施,引來眾多鳥類。據統計,野鴨湖濕地鳥種總數達300種。
生態修復后的野鴨湖公園成為各種鳥類的樂園,同時也是一個集生態保護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濕地公園。
項目所處的廬陽區是省會合肥的核心城區。萬科周灣B地塊南面毗鄰合肥的母親河——南淝河?;乇眰染o鄰萬科的辦公和商業區,未來還將設有地鐵站。
此次與萬科置業的合作,旨在打造一個富有特色的高端低密度住宅景觀設計項目,同時兼顧設計基地南側的公共濱水開放空間——周灣公園。
設計師通過對現場雜亂繁多的植物及地形的有序梳理、考慮陽光的照射角度,用連續而統一的設計語言創造獨特的濱水體驗空間。
通過減緩雨水在植被上停留的時間,控制和過濾地表徑流,減輕河流水質的壓力,幫助打造一個兼具城市展示的自然友好型水岸客廳。
基于對公園使用人群結構和特征分析,滿足不同人群的功能訴求,致力營造一個開放簡潔,并用景觀傳達美好記憶的活力公園。
項目的景觀空間被進一步細分為商業辦公、中央開放公園與居住區三個功能各異的部分。線性的景觀元素以鋪地、植被形態、街道家具、照明形式與入口構筑物等不同的方式呈現,統一的設計手法營造出多樣化的功能與空間,讓人過目難忘。
設計團隊在景觀策略中引入了大量符合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以及暴雨徑流收集與再利用要求的相應設計,并通過提高綠地率以削弱城市綠島效應。就地收集、再利用的雨水在其中流淌,潺潺水聲讓其成為了空間的焦點,為居民和外來的客人創造出輕松愉快的氛圍。高大的建筑遮擋了冬季寒冷的西北風,而夏季東南風穿過水景的上方,沾染上濕潤的水汽,創造出更為多樣化的微氣候。
萬科南站綠軸公園是一個21世紀前沿和標志性的城市公園,上海徐匯中心區域(上海南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目的地和文化樞紐,也將是一個自然、娛樂和休息的地方,一個城市喧囂和紛擾的避難所。設計的指導理念源于周邊阡陌交通的城市基礎設施,南站周邊的鐵路網絡、地鐵線路、高速公路。這些紛繁復雜且又連貫的流線構成社會文化、社交和經濟移動的脈絡。構筑了城市的筋骨,綠軸公園以其流動的路徑,以及沿軸線分布的獨特公共空間和景觀共同呼應并詮釋了場地的精神。
項目的景觀主題是“行云流水”,想象把水倒入到基地之中,水會流動起來。景觀就像這種流動的水一樣,在一期的建筑之中把不同的區域自然的演化成一氣呵成的步行空間,然后把走到這個區域的人一起帶動起來。通過由深到淺漸變的鋪裝、三個重要的景觀節點和不同形態的植物組團,把區域的空間流動、串聯和融合起來。
景觀的風格不是居住區景觀的風格,而是辦公空間的風格,所以其風格是以現代、簡潔、干凈、舒朗、大氣為原則,空間上既強調曲徑通幽,又不會過于遮擋視線或影響交通。
項目位于膠州灣產業新區核心區域,其中躍進河作為蓄洪河道兼具區域核心景觀功能,橫穿產業新區并連接大海,貫穿四片功能組團。景觀規劃從宏觀角度對沿河兩岸景觀作總體定義,對各個片區的駁岸效果、建筑形態、風格特色以及綠化、鋪裝等各個系統作統一分析研究,確定各區域的系統設計、景觀節點及景觀元素,以此作為下一步各區域景觀設計的依據。
由于區域位置臨近海域,在滿足蓄洪這一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時,還要考慮降低水體鹽堿度的需求。在如意湖景觀設計中,大量采用蘆荻作為臨近水體的綠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對土壤起降鹽堿的作用。為滿足整體綠化效果,采用堆土壓鹽及底層排鹽的方式,使土壤逐步利于植物生長,同時也形成了起伏變化的地形空間。
百貨位于蘇州金雞湖東岸的工業園區內。項目以“現代園林式百貨”為設計策略,從深厚的蘇州園林文化汲取靈感,希望以現代表現手法呈現一個融合中式園林神髓,集合多樣豐富性、人文藝術性及自然生態性的百貨公司。
“東方遇見西方,重啟絲路之旅”九游會J9,是新光天地蘇州店首層商業招商運營的主題。一層景觀設計也以同樣的主題進行發想。通過街角落瀑噴泉水景及建筑旁側鏡面水景的設置,景觀設計很好的回應了基地挑戰,達成了區域設計目標。
4-6層的空中花園,則以“水”作為主軸元素,以現代的簡練線條將蘇州園林自然式的水池、河流、溪澗、流瀑、涌泉以及威尼斯的城市水道進行糅合。三層高低錯落的空間,以各式各樣的水來連續、串聯,并以蘇州園林的設亭栽植之法,搭配設施及四季植栽,豐富有趣。
新光百貨從每一個小小空間的細微關懷,來實現“現代園林式百貨”帶給人們的新型購物體驗。生機勃勃的綠色軟化了鋼筋鐵骨帶來的生硬之感,在現代都市之中,尤為讓人自在放松。
天光云影共徘徊,再續前緣齊云山。齊云山是道教名山,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項目以齊云山自然風景區為造景背景,道教文化為依托,結合建筑特點和民俗特色定位景觀整體規劃,打造一處集“商、旅、文、藝”并行發展的可持續模式。
引用道教文化和齊云故事入齊云小鎮設計內涵元素。山下尋道、問道、修道、證道、得道,山上悟道、品道。山上山下相互依托,豐富不同時間段的旅游項目,打造一條黃金旅游線。
第一景觀網站:創立于2003年的中國最早的景觀門戶網站,依托其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為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城市園林建設部門、園林景觀設計機構及相關服務商提供權威的信息發布平臺和商務社區。旗下第一景觀的微信、微博更是擁有強大的粉絲團和用戶數據。
?。河山ㄖ袊鴤髅接邢薰居?008年在中國上海成立,在過去的九年間一直以公益的姿態服務著地產建筑行業的從業者。目前建筑中國俱樂部已在全國23個省、全球近17個國家建立會員粉絲聯絡點,全球會員粉絲約30萬。建筑中國俱樂部不僅是二維的資源平臺,更是三維的交流平臺,結合線上線下平臺進行系統的資源整合與資源對接。
《實錄》:旨在以實錄的形式為讀者深度解析全球領域的設計案例,報道業內新聞資訊、競賽活動、新理念、新技術、景觀和規劃案例。具有全球的設計視野,內容的采寫圍繞國際高端景觀設計師及設計事務所、設計案例和設計焦點。版本包括純英文版、中文版,在進行國際推廣和發行的同時面向國內的設計師和讀者。
集建筑規劃與設計、工業園設計、鋼結構工程設計、工程勘察、巖土設計與施工、綜合建筑設計企業 東江勘察設計熱線: